模型制作现场,白色模型板经过切割、粘贴、拼接等形式后变身为一座简约大方的小洋楼。
平潭首家青旅的建设,吸引了不少台湾团队前来助阵。该“小洋楼”建筑模型正是由台湾中原大学景观系的学生一手打造。
30个小时不眠不休通宵造模型
杨登予、谢佳伶、陈俐君、林冠吟、李芷瑗均是台湾中原大学景观系的大三学生。这几天,恰逢台湾放春假,他们3月31日来岚投入到景观模型的制作中。
景观模型完成的那一刻,团队成员们都开心得合不拢嘴,纷纷感叹:终于可以睡觉了。原来,他们已经连续30个小时通宵达旦赶工制作。
“模型制作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建筑模型虽然只有三层,但内部还是有很多小部件,例如电梯、楼梯、柱子等等。凌晨我们把整体结构拼接后,再装饰上各个小部件,到最后总体完工,发现天已经亮了。”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大四学生吴昱漳说,同学们这两天都很辛苦,很努力。
整体队员明确,模型制作过程中充满了趣味。大家先制作大主体建筑结构,然后是每层楼房隔间,最后是小部件等细节。在粘贴楼梯板时,大家还准备了一次性针管,用于防止黏贴过程中胶水溢出。
特地带来模型板分享台湾理念
为了制作该景观模型,同学们还特地从台湾带来了模型板。陈俐君说:“我们前期对设计图纸进行研究测量,并准备足够多的模型板,这样既不会浪费,也不会增加路途负担。”
团队还制作出一个放大版的旅舍房间,一张床、独立卫生间和桌椅,观摩者能一览无余了解房间内部构造。此外,在建筑模型入口的大门左侧,有一个三层的电梯。
吴昱漳介绍说,这是无障碍通道,方便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和残障人士等进入旅舍,电梯可以直达三楼顶层观景台,充分体现了青旅的人性化设计。“近年来,在台湾,这种新的建筑模式已经变成了一种强制的法律规定,与走国际化的旅舍规划标准相符合。”
保护旧石厝让当地村民加入设计
“这座原卫生院是石头垒成的石头屋,我们后续的改造不会对墙体结构进行修改,一方面是怕这种石头承重墙会不稳固,另一方面是恢复对石厝基础功能的重建,重返原生态。”台湾中原大学景观学系名誉教授喻肇青介绍。
作为此次景观模型制作的指导老师,喻肇青从事景观学研究数十载,这几天他与学生们吃住一起,将台湾青旅的设计理念引入,参与制作此次的国际青旅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旅舍从设计、制作等环节,都增加了许多新鲜元素。参与式设计便是其中一点。所谓参与式设计就是让国彩村的村民们一同加入到旅舍的设计规划中,让更了解本地乡土文化特色的村民提出想法,共同营造乡村社区。
从节能环保来看,此次引入的“绿建筑”理念,与当下的环保减排的社会目标非常契合。喻肇青说,所谓“绿建筑”,就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例如,不安空调,夏天利用这边特有的自然海风来降暑。此外,有机废弃物、污水处理也走生态化路线,通过高科技手段促使废气、废物的处理更加节能减碳。
喻肇青说,这只是平潭国际青年旅舍建设的第一步,希望旅舍后续的建设可以越来越好,使国彩村的闲置空间重新焕发生机。